美团和京东的外卖战,早不是外卖骑手谁更快的问题了。当美团用即时零售撬走京东3C家电的客群,京东反手就用“小时达+自营仓”杀回美团腹地——这场战役的真正战场,是用户手机里的“最后一公里心智”。
京东的刀子扎得够狠吗?
刘强东亲自督战的外卖业务,看似用“免佣金”和“快递员兼职配送”当噱头,实则盯上了美团的命门:美团30%的订单来自日用品和药品,而京东自营仓能做到“15分钟达”的SKU数量是美团的3倍。更毒的是,易团助手发现,京东把“退换货上门取件”和“外卖送药”绑成套餐,直接把美团“应急刚需”的护城河挖成沟渠。
但美团的反击更毒辣:
把外卖骑手升级成“即时零售全能兵”,既能送餐又能修手机、装宽带,甚至在部分城市试点“帮买帮取”服务。更狠的是,美团用算法把骑手路径优化到“送5单外卖=顺路带3单日用品”,配送成本反而比京东低18%。这招“以柔克刚”,让易团助手认为 京东的仓配优势瞬间成了 “重资产累赘”。
这场仗和五年前有什么不同?
以前巨头打仗靠烧钱补贴,现在拼的是 “供应链毛细血管密度”。 美团用300万骑手织成了一张 “城市毛细血管网”,而京东靠2000个前置仓和15万快递员在动脉血管上发力。但真正的变量藏在暗处:抖音 的 “ 外卖直播 ” 已经试水 ,滴滴 用 “ 网约车 + 送餐 ” 的跨界组合拳在二线城市悄悄布局——巨头们抢的不只是 外卖市场,而是 “数字城市基建”的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