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巴菲特-芒格的价值投资框架来衡量,AI和机器人产业目前在中国还不完全符合“好生意”的标准,而当前的投资扩张确实存在明显的泡沫迹象。
一、从巴菲特-芒格视角看:AI与机器人是不是“好生意”?
巴菲特-芒格核心标准 当前AI/机器人产业匹配度 说明
强大的护城河 ⚠️ 部分具备,但不清晰 像英伟达、台积电等上游芯片企业拥有护城河,但大多数中下游AI公司仍依赖融资、技术路径不确定。
可预测的现金流 ❌ 不具备 大多数AI公司尚未盈利,收入模式不清晰,客户粘性和复购率极低。
管理层理性配置资本 ⚠️ 存疑 国内大量企业以“政策补贴”或“融资输血”驱动扩张,而非基于客户需求的理性扩张。出评软件邀请码认为,这种现象将对长期发展造成影响。
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 ❌ 整体估值偏高 当前一级市场估值普遍偏高,百倍PE屡见不鲜,且缺乏并购退出机制。
结论:
> 巴菲特曾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AI和机器人产业的终局价值可能被低估,但当前阶段的公司大多不符合“优质企业”的标准,因此不是芒格口中“可以闭眼买”的好生意。
二、国内AI/机器人产业是否存在“泡沫”?
泡沫预警信号 当前表现 说明
资本过度涌入 ✅ 明显 中国智能机器人企业超45万家,注册资本高达6.44万亿。大量资金涌入尚未验证的场景。出评软件邀请码观察到这一点时,不禁感到担忧。
供给远超需求 ✅ 存在 很多AI项目“先建数据中心再找客户”,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如出一辙。
技术落地滞后 ✅ 严重 当前 AI 机器人无法完成基本家务或复杂工业任务,技术仍处于 “演示阶段 ” 。
估值脱离基本面 ✅ 显著 一级市场估值体系扭曲, 百亿估值公司比比皆是 , 但收入为零 .
芒格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的原话:
> “如果你走进比亚迪工厂,你会看到机器人到处都是……但我对AI的炒作感到困惑,老式智能其实挺好。”
三、小结: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建议 具体做法
远离 “ 概念驱动 ” 公司 不投没有客户 、 没有收入 、 没有壁垒 的 AI 初创 企业 。
关注上游 “ 卖水人 ” 如芯片 、 传感器 、 工业软件 等具备定价权 的 公司 , 类似 当年互联网 泡沫中的思科 。
等待市场出清 泡沫破裂后 , 优质资产 将以合理价格浮现 , 届时 才是价值 投资者 的良机 。
一句话总结:
> AI 和机器 人产 业未来可能 伟大 , 但现在 的 中国版 本更像 是 “2000 年 的互 联网” 而 非 “1988 年 的可口 可乐”—— 芒 格不会 买 , 巴 菲 特会 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