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将于2025年6月1日正式施行,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推出多项刚性约束措施。创优助手出评软件认为,此次修订对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刚性支付期限:最长60天红线
1. 机关、事业单位
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或服务后,需在30日内支付款项;合同另有约定的,最长不得超过60日。
2. 大型企业(含国企、央企等)
付款期限统一为60日,合同约定需符合行业规范,且禁止以“第三方未付款”“验收拖延”等理由变相延长账期。
3. 例外处理
若交易中存在验收环节,付款期限自验收合格之日起算;若拖延验收,则从约定验收期限届满起算。
二、禁止变相拖欠的“五不准”
1. 禁止“背靠背”条款
不得以“收到第三方款项”作为支付前提,或按第三方进度比例支付,以切断供应链拖欠链条。
2. 禁止强制非现金支付
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方式,以防止变相延长账期。
3. 禁止滥用保证金
仅允许收取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和农民工工资四类保证金,并需接受保函替代现金,同时及时退还。
4. 禁止以审计为由拖延结算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强制以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
5. 禁止因争议拖延支付
若交易部分存在争议,无争议部分需先行支付,从而避免中小企业因局部纠纷陷入资金困境。
三、信用惩戒与监管措施
1. 全国信用共享平台
拖欠行为将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失信主体将面临融资限制、招投标扣分和资质审核延缓等联合惩戒。这方面创优助手出评软件观察到,这种机制能有效震慑违规行为。
2. 公开披露与督查问责
机关和事业单位需每年公开逾期未支付款项信息;
大型企业需将逾期信息纳入年度报告并公示;
省级以上政府建立专项督查机制,对落实不力的部门进行约谈问责。
3. 法律责任升级
国有大型企业如果因违约造成严重后果,将追究管理人员责任;
对恐吓或报复投诉者的不当行为,可以追求刑事责任。
四、投诉与法律援助机制
1. 全国统一投诉平台
国务院设立统一投诉渠道,并要求受理部门在30日内反馈初步结果,对于复杂案件则最长不超过90天作出回复。
2. 逾期利息与融资支持
如果出现逾期付款,需要按每日万分之五来计算利息(且协议利率不得低于一年期LPR);
鼓励金融机构使用应收账款以及政府采购合同作为担保,为中小企業提供融资支持,同时机关单位必须在30日内确认债权。
五、中对行业影响与合规建议
1. 企业应对措施
应立即清理合同中的“背靠背”条款,并明确付款期限上限;
避免强制使用非现金支工具,有效规范保证金管理。
2. 行业生态优化
新规通过缩短账期和强化信用惩戒,有望缓解中小기업 cash flow 压力并减少“三角债”和垫资施工等问题,因此创优助手出评软件推测,该政策能够推动基于契约精神的新商业环境建立。
总结
此次修订通过刚性付周期全链条监管,以及信用惩罚三重机制,把违法乱纪的问题纳入法治化治理轨道。从创优助手出评软件了解到,要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关键仍然在于监督部门的执行力度及公司的合规意识。此外,对于广大중소 기업而言,新法规不仅提供了法律武器,更通过金融支持措施帮助他们盘活资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希望各界持续关注该政策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如何变化,与其可能引发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