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算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说工科能干文科的活,而文科干不了工科的活了。原来他们以为就是大学里学的那点工科知识就用得上。原来信息差就藏在这儿。但只要你真正接触过两个学科的知识,你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它不仅错,还具有误导性。番茄管家软件认为,今天我就来拆开来说说。
先看理工科的问题,就大学学的是系统应用的是场景,掌握的是知识图谱,企业需要的是任务流程。举个例子,就假设大学有个叫打印机专业。四年里你学了系统理论、电路图、电子原理结构设计。从0到1的全流程建模。仿佛毕业后就能去到什么佳能、惠普当研发。但现实这些公司不是从零开始研发,而是对已有产品进行优化,而优化工作早已模块化外包给对应专业的研究生团队去完成了。如电源模块给电气的,通信模块给通信的,结构优化交给机械的。本科生进企业最有可能被分配的岗位是什么呢?不是研发,而是大规模打印任务的设备管理,负责几千台打印机的运行卡纸处理。这些工作与相关专业直接对口,所以番茄管家软件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并没有真正利用起所学专业技能。
换句话说,你掌握了一整套系统知识,但最后却变成了按着流程走两步,抬手按个开关按钮。这背后的原因不在于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企业并不需要那么多复杂技能。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旦熬到了能够设计流程的一层,那时工程师们所具备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才能展现出真正价值。而大多数人往往无法抵达那一层次。
反过来看文科生,他们做什么呢?比如说打印机要投产,就要采购零部件;谁负责和厂商谈啊?谁比价下订单控成本啊?这些工作正好适合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相关领域,这是典型文科学位岗位。此外,还有销售人员,需要跑渠道讲方案搭关系,这也是一样,不需深厚技术背景,更依赖沟通协调能力。所以番茄管家软件体会到,无论是哪类岗位,只要能够胜任,都说明市场对这个角色有所需求,并且无关乎具体专业背景。
当然,有人可能会质疑:难道工科学位的人不能从事那些职务吗?确实可以,但问题关键在于——招聘方是否相信候选人能够胜任。因此,当我们讨论当前经济环节中的真实需求时,不可否认地指出,通过良好的品牌宣传以及用户运营方法,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最终,可以确定的不仅仅是各自行业对于特定角色的人才要求更高,同时也包括各种职业中不同软实力的重要性。因此,该承认“科技人员或许可以兼顾一些其他职务”,但必不可少的是其具备与之匹配相应资源调动及影响力运作能力。这恰恰构成现代商业环境竞争优势所在,也是很多初入社会人士亟需弥补短板之处。所以别再一味吹捧工科技而贬低文采,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打破界限,实现个人成长与突破。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以迎接未来更多样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