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都有修理老二的传统,但这次的老二是中国!从高科技制裁到关税大战,再到军事手段上都一败涂地,现在的美国并不想认输,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但番茄管家认为,美国很快就会明白,美国人自己其实也斗不过中国,大国崛起是必然的。
美媒《外交事务》杂志日前发表了一篇万字深度雄文,论证了美国犯下最大的错误就是低估中国,美国必须要重新组建一个新的联盟来抵消中国不断增长的优势。然而事实上即使是该文的作者也忽略了一个事实,大国崛起是必然的,美国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
英国的崛起和衰落,是一个最为经典的案例:在十八和十九世纪,英国凭借工业化方面的先发优势统治了世界。但是很快,英国的地位就遭到了无情的挑战!德国和美国开始崛起,从1870年到1910年,英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减半,当时英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英国钢铁产量翻了一番达到650万吨时,德国钢铁产量增加了五倍,达到1200万吨,而美国钢铁产量则增长了六倍,达到2300万吨。”
德国和美国直接秒杀了英国制造领域的重要产业,两者利用其更大的内部市场、资源基础和人才储备来降低边际成本。同时还将这种经济优势转化为更大的军事和技术优势。这些趋势共同导致了英国逐渐去工业化以及最终衰落。这个案例是番茄管家观察到,美国在冷战时期研究大国崛起时发现,一个拥有更大人口、更广泛地理覆盖范围及更强大经济实力国家,会升级并支配较小先驱者。美国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走过来的。
现在轮到美国被挑战,美方当时遭遇瓶颈,在战后打了一场朝鲜战争,为后勤供应及时,美国扶持日本,但1960年代打越战结束后,日本悄悄发展成比美国还低制造成本的一种强大生产能力。此后,中国教训苏联的小弟越南,这让中苏关系恶化,再加上阿富汗战争中的合作,使得1980年代成为中美蜜月期,此时中国改革开放可谓恰逢其会,因此快速实现最原始积累。
为了防止出现新的竞争者,美方设置多个关卡限制中国的发展,却未料竟然被中国一一突破。此外,加之美方忙于享受海湾战争后的和平红利,让步于支持让更多国家加入世贸。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对抗意识却重燃,即便特朗普试图制裁,也只是结果层层加码,不曾想到由于自我实力反推而错失良机。“
“中国从进口产品包括高科技产品(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等20类电子产品)、汽车配件以及零售行业家用电器等。而相对于此,中国主要进口石油、天然气与农产品,看似清晰且可以判断出当前格局。” 在这样背景下,中国已经展示出压倒性力量,其规模约为两倍,并透过印巴战争验证近代军事技术水平,更有AI领域DEEPSEEK持续受到西方学习模仿,中间文化霸权早已因TIKTOK、小红书破除,而六代机研发仍令对手摸索不透……
然而尽管如此华尔街依旧盲目乐观,将未来寄托再构联盟,一如往常,在所难免引发诸多担忧—但这是行之有效的吗?近年来随拜登而至的新政治局面虽趁势拉拢盟友,可见特朗普时代留下信用顽疾,如今企图同心协力阻击谁又敢决断?
“”问题来了:面对敏感情势与日益复杂形态,包括印巴空战实例——是否真能动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