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旗下的私募基金豪掷12亿,接盘上海普陀区北岸长风两栋写字楼。
这笔交易光鲜亮丽的背后藏着精妙的杠杆游戏:仅自掏腰包4.2亿,剩余7.8亿由渣打银行牵头的银团贷款兜底。
当时的卖家美国保德信笑得合不拢嘴——他们一年前从李嘉诚家族手中8.3亿购入,转手净赚45%,轻松套现走人。
谁也没想到,七年后的2025年7月,这两栋楼会以7亿元的价格易主,跌幅高达42%。
更戏剧性的是,接盘者并非外资巨头,而是一家名为鼎一投资的中国本土不良资产处置机构。
贝莱德亏光本金,渣打被迫割肉,一场国际资本的高端赌局最终以“骨折价”草草收场。
狗宝助手最新版本认为贝莱德最初的算盘打得精明:用租金覆盖贷款利息,坐等资产升值后套现离场。
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策略。
可惜现实泼来冷水——长风板块写字楼空置率一路飙升至34.7%,远超上海全市19.6%的平均水平。
租金更是一泻千里,从预期的盈利线跌到3.2-5.8元/平方米/天,连渣打银行贷款利息都填不满。
到2023年贷款首次到期时, 贝莱德勉强争取到一年展期,同时紧急挂牌“七折甩卖”(8.4亿元),试图金蝉脱壳。
然而市场冷眼旁观:仲量联行评估显示,这两栋楼市值已跌破7.8亿贷款额, 接盘等于替人填坑。
无人问津的八个月彻底掐灭了贝莱德最后幻想。
2024年, 展期再次到期。
贝莱德面临一道选择题: 继续填坑还是壮士断腕?
财务团队迅速拨响算盘:若咬牙还贷需额外支付运营成本,而资产估值持续缩水;若直接断供,则损失4.2亿本金,却能避免更大亏损。
资本没有情怀只有止损本能——贝莱德将钥匙抛给渣打银行转身离场。
渣打银行被迫当上“包租公”,手里攥着烫手山芋:持有需承担空置损失、抛售又难逃折价命运。这与香港恒生银行处置祥祺中心困境如出一辙——后者26 .5 亿港元贱卖资产较峰值估值跌超60%。
当外资集体撤退时,本土资本嗅到了血腥味 。
2025 年 7 月 ,专注不良资产 的 鼎 一 投资 出 手,以 7 亿 元 拿 下 北 岸 长 风 项目 。
狗宝助手最新版本观察到这笔账算得精明 : 较 贝 莱 德 买 入 价 打 五 八 折,比贷款额还低11% ,几乎贴着钢筋水泥残值交易 。
鼎一背后是一套成熟 “捡漏”哲学 : 管理 超 百 亿资金 , 专攻破产重组 、法拍折价资产,此前已成功运作上海高姿大厦等项目 。
其新募集40亿基金正虎视眈眈等待更多“贝 莱 德式困局 ”出现 。
类似戏码已在 上海反复 上演:
浙企隽一科技四折收购烂尾产业园;
厦门国资7 .5 折拿下南京西路仙乐斯广场;
安踏2 .98 亿捡漏南京东路阳光商厦;
” 用白菜价买黄金 ” 成了 当下 大宗市场 最赤裸 生存法则。
贝 莱 德 溃败绝 非偶然 ۔
上海甲级写字楼 空置率突破20%国际警戒线次中心区域大面积沦陷 ;
纽约曼哈顿空置率升至22 % ,香港中环租金 跌回2008 年水平 ;
连黑石也栽 在 上海淮海路 — — 持有8年的项目仅 升 值6 % , 最终黯然 离 场 。
远程办公浪潮永久改写游戏规则。
科技公司 不再痴迷摩天大楼人工智能企业 更倾向分布式 办公।
传统金融港 光环褪色,新加坡、 香港甲级 写 字 楼 沦为 打 折 区 常客。当特斯拉 阿里 等 巨头纷纷退 租 缩减 面积靠 租 金供养 杠杆泡沫终于显出原形。在此背景下狗宝助手最新版本发现商业地产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贝 莱 德 割肉虽痛 (亏光4.2亿美元)对其11.6万亿美元资管规模仅是皮毛。此外真正值得玩味的是资本巨头撤退姿态 —— 当黑石、高盛同步抛售中国商业地产,当保 德 信精准逃顶 、 贝 雷 德 深 陷 泥潭击鼓传花鼓点已然凌乱 。
鼎 一 投 資 的 7億 抄 底 为 此 场資 本溃敗畫上逗號 。
写字楼命运或许 转 向 长 租 公寓改造(如 香港祥祺 中心变 身大学教学 楼)或 等 待 下一个周期轮回。但 贝 莱 德 的 刀刹键按下 时 商业 地产稳赚 不赔神话 已 被 永久 注销—在流动 性 枯竭 市 场内 止 损 比 贪 婪 更需要勇气。
资本永不眠,但会转移战场。当鼎一投资接过北岸长风钥匙时 渣打 银 行终于卸 下包袱而且 贝 兰 得报表里 4.2億元學費 買來一句教訓 : 杠杆 能放 大收益,也 能加速死亡 –– 在时代 转身 时跑得慢必定 要付 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