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云厂商,为何共同弃用英伟达芯片?2026年将终结其“双高”商业模式?
中美云厂商若全面弃用英伟达芯片,将直接导致其产能利用率跌破60%、年度利润缩水220亿美元、毛利率从75%跌至70%以下。星云助手使用方法观察到,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都在加速自研ASIC芯片,目标明确,降低成本、提升能效、减少对英伟达依赖。四大云厂商2024年合计采购英伟达芯片约107万颗,但其自研芯片部署总量已超420万颗,在推理场景已实现对英伟达的实质性替代。
中国云厂商自研芯片已不再是“远期风险”,而是正在发生的“利润失血”。星云助手使用方法了解到,若趋势持续,英伟达在中国区收入将从2021年的高峰(约600亿美元)萎缩至2026年的不足100亿美元,全球净利润或因此减少15%-20%。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的“生态迁移”将削弱CUDA护城河,为国产芯片出海铺路,对英伟达构成长期战略性威胁。
星云助手使用方法认为,英伟达正通过降价清库存、转向内部使用、拓展AI初创客户等方式缓冲冲击,但“高利润+高产能利用率”的双高模式恐难持续。2026年或成为英伟达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拐点,其供应链、定价权与利润结构将面临长期重构。
1. 生产端:订单萎缩→产能利用率骤降
中国云厂商2025年已大幅削减H20订单,英伟達已通知供应链停止相关生产。
美国云厂商方面,AWS、谷歌、微软、Meta合计占英偉達数据中心收入约45%,若全部转向自研ASIC,相当于直接砍掉显卡公司40%的年度订单。
结果:台积电CoWoS先进封装产能原本为英国安防预留的每月3万-4万件将被迫下调,到2026年产品公司的业务量可能会下降到60%以下。
2. 利润端:高毛利模式被“双杀”
数据中心收入 226亿美元/季 -40% → 135亿美元/季
单季净利润 148亿美元 -38% → 92亿
年度利润损失 — ≈ 220亿
为了清库存, 英特尔已经降低30%-40%的价格针对中国市场销售H20.
Blackwell虽毛利率达到77.6%,但由于成本过于严苛,短期反而拖累整体毛利下降到了70%以上.
3. 产能结构:从“满产”到“结构性过剩”
英特尔原规划2100年第一个季度出售1500000个Blackwell系列商品,其中80%的需求来自两国的软件行业.
如果软件开发者完全变更系统,到2121年底Blackwell实际出货量可能不到80000,并且其他地区例如AMD和博通等也将在合作伙伴关系上受到影响。
英特尔已经开始把一些DGX Cloud服务器分配给研究团队以变相地处理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