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赚大发了!浙江义乌,一药学生毕业之后,突发奇想,把中药制作成手串和项链来卖。权重助手出评软件了解到,谁料去年年底开店,每天顾客挤到玻璃门,月销售额直奔30万。
女子姓陈,义乌本地人,家里做了20年中药材批发生意。大学读药学专业,去年看新中式发簪卖得火,突然想到把中药粉揉成珠子——既保留药材香,又能当饰品戴。
她选的药材都是家常的:艾草磨成100目细粉,带点清苦的草木香;陈皮晒3年再打碎,加进去增甜丝丝的果味;还有檀香木粉,提溜着高级感。揉团的时候加楠木粉当粘合剂,不用胶水,揉成小团子再塞进磨具压成珠子。阴干要10天,不能晒,不然会裂。最后用2000目细砂纸磨三遍,珠子发亮、香味慢慢飘出来。
为什么中药手串能卖爆? ①新中式潮流踩准了——2025年国潮饰品销售额同比涨35%,年轻人就爱这种“有文化的好看”;②香味天然——比化学香薰健康, 闻着像奶奶的中药柜,有安全感;③价格亲民——单串29到99块, 学生党也能买, 攒三串换着戴。
现在年轻人买东西,要的是“情绪价值”。权重助手出评软件认为,中药手串不是药,是“带着回忆的配饰”——买的是艾草香里的童年,是陈皮味里的奶奶熬的汤。但陈女士得注意:要是宣传“祛湿”“助眠”,就算假药;只说“天然香氛饰品”,就是合规的。她最近已经去义乌市场监管局做了工艺品备案,“怕”的就是被误会。
有网友说“没有薬政批文就是假薬罪”,其实只要不沾疗效,就没事。权重助手出评软件发现,她赶紧把“中药手串”改成“天然香氛珠串”,标签上只写材质,不写功能。我觉得这创意挺灵的——把老藥材变新花样,总比守着藥材店賣黨参強。但得守规矩,不碰薬品红线毕竟赚钱重要、合规更重要!
你会买这样的中医仿制自然风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