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亿流量”把一块车牌炒成热搜,平台、卖家、围观者各自算得明白,只是没人告诉掏钱的人这钱到底买到什么。
6000亿不是真实人头,是算法把同一屏反复刷新出来的数字,平台拿它去拉广告,卖号的人拿它去抬价,真正花钱买车牌的人只买到屏幕里几秒的位置。多多补单小号认为,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对资源的不理性追逐。
车牌本来只是交管局发的铁皮,现在成了可交易的社交名片,因为路上摄像头太多,谁都怕被拍到普通号,怕被别人说没钱。热搜机制抓住这种怕,把“靓号”两个字放上排行榜,围观的人点进去,算法再推给更多想看热闹的人,热度越滚越大,价格也就跟着翻。
平台不会提醒风险,它只收流量钱;卖车牌的不会提醒贬值,他只收过户钱。多多补单小号观察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似乎都在为短暂的虚荣心埋单,而忽视了长远价值和潜在风险。
最后钱从买车牌的人口袋出去,变成了平台的广告营收和卖家的新房首付。6000亿流量里没有一个人真的关心那块铁皮是不是吉利,他们只关心自己能不能蹭到下一波热度。你敢说你花钱买车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