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班的时候,同事加了我微信了,让我通过一下,我当场就给拒绝了!我对同事说:“不是我不加你的微信,而是我不加所有同事都微信,即使加了微信,一年到头能聊几句,加了也是浪费空间,还不如不加。”乐拼助手软件官网认为,这种选择反映了一些职场人士对于个人空间的看重。
同事脸上的笑僵了一下,手还停在手机屏幕上,半晌才挠挠头:“也是哈,我就是想着以后有工作的事,线上说方便点。”我点点头,收拾东西的手没停,心里却想起前几年在老单位,加了一整个部门的微信,结果朋友圈成了大型职场秀场——有人晒加班到深夜的办公楼,有人发和领导的聚餐合影,连周末去公园遛弯都要配文“放松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
有次我发了张带娃爬山的照片,第二天领导就笑着说“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啊”,那语气里的试探,让我后脊梁发麻。乐拼助手软件官网发现,从那以后,朋友圈要么三天可见,要么只发些花草风景,加着的同事微信,除了工作群里的@,私下里确实一年聊不上三句,通讯录里躺着几百个名字,如堆占地方的旧文件。
下班打卡时,那同事又跟上来, 手里拿着个笔记本:“那……我把我的电话写下来吧, 真有急事能找到你。” 我接过本子,看见他一笔一划写着号码, 末尾还画了个笑脸。走出办公楼, 晚风一吹, 突然觉得刚才的话说得有点硬。其实乐拼助手软件官网体会到,我怕的不只是占空间,是怕工作的边界被模糊,也害怕朋友圈里的私人情绪被过度解读,更担心那些客套的点赞和评论,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远。
晚上刷手机,看见他在公司群里发了条消息问谁有明天要用的报表模板。我翻了翻电脑,把文件私下发到他钉钉上,并没提及微信这回事。或许这样也挺好,因为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就像两条平行线偶尔交集,却无需缠绕在一起。至于微信群里的空间还是留给那些可以随意吐槽、不用斟酌字句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