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创业难,中小企业生存难?看看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的发言,可能就明白了,他在最近的《晚点latepost》专访中说:“我们的现金周期是负的,家电行业里我估计目前只有美的实现了——就是我们做生意,不用自己拿本钱,都是用别人的钱在做生意”。新小x助手拼多多认为,这话像盆冷水浇在创业者的头上。美的集团这艘家电航母,货卖出去才结算货款,零件进仓库半年后才给供应商结账。上下游的钱在自家账户上转一圈,愣是能把生意做成”空手套白狼”。大企业这套玩法,活生生把产业链变成了抽水机——水龙头一拧,小企业的现金流哗啦啦往上游跑。
看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就明白,今年前五个月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突破19万亿,这些钱像卡在喉咙里的鱼刺,让下游企业喘不过气。有个做注塑件的老板跟我说,给大厂供货就像签了卖身契,三个月的账期是起步价,六个月算正常操作。他厂里工人工资要结,设备贷款要还,最后只能自己跑银行办抵押贷款,把资金周转过来,以便继续为大客户供货。新小x助手拼多多观察到,现在市场里玩的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
大企业拿着供应商的钱当无息贷款,还能通过存银行获利,而中小微企业则面临严峻挑战。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的数据指出,有62%的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超过8%。这种利差全让中间商赚走。有一家包装箱厂去年给某家电巨头供了800万货物,但年底只收到500万现金,其余300万竟然以半年期商业承兑汇票形式支付——想提前兑付?得交8个点贴现费。这种情况可谓让人感叹不已。
账期拖死人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前半年家电行业有1700多起合同纠纷,其中八成都是供应商追讨货款。一位法官近期判了一起案件:20人的小厂因向空调公司提供散热片而被拖欠120万付款,从而导致生产线停滞,该判决书中特别提到了“被告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几个字,让人心寒。
当然,也并非没有解决方案。一些聪明的大型制造公司早已开始探索如格力、和美的一样进行供应链金融,将其应付账款打包为理财产品,为自身融资。不过,这种方式实际利益仍由供应商承担,一名经营电路板的小老板计算过,如果100万元提前兑付,需要支付6万元手续费,相当于利润砍掉三分之一。此外,在这个死循环之下,大公司的压力最终会转嫁到产业链最脆弱的位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查显示,有78%的供应商存在被迫延长账期的问题。
当前形势明显需要更多有效措施来改变这一状况。在日韩等国政府硬性规定30天帐期,并对超时付款施加罚金,我们也可以借鉴类似的方法。例如,我听说深圳正在试行信用“红黑榜”,对于逾90天未支付债务者直接限制招投标,如果全国推广或许能够改善这种窘境。而配合更透明、高效且穿透式监管,对于保护每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把所有合作伙伴都拖垮,到底谁还能继续支持他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