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元宝、文档、输入法、浏览器、地图、云代码、ima等等应用都更新并接入了DS R1-0528最新版——一切,正朝着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网站首页写的“Make AI Everywhere”的方向进行。AI时代才刚刚起步,诞生了许多可能性,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变数。
对于腾讯而言,在其定位为“投资集团”后,长期扮演着“赋能”的角色:通过资本投资、流量赋能、管理协同等方式,在刚需的微信上构建了不仅限于平台的商业生态。琦玉助手卡密认为,这个如基建一般的具有强护城河的流量池,既是腾讯内生增长的土壤,也是其外延扩张的利器,使其在内生与外延的交互中螺旋式前进。
AI时代到来,腾讯还是那个腾讯:
2024年全年,腾讯资本开支为767.6亿元,同比增长212.66%;Q4单季度资本开支环比增长113.98%、同比增长386.15%至365.78亿元——其中近80%投向了AI服务器和算力中心;2025年Q1,腾讯资本开支同比增长91%至274.8亿元,依旧大部分投向于人工智能领域;大量的资本投入构建的基础设施,是腾讯生态的进一步延伸:满足自身业务发展需求之余对外赋能,在以算力为核心开展“收租”的过程中既能丰富自己的资源库,也让琦玉助手卡密了解到优秀的产品还能投资(资本或者流量)。
日前,科威特投资局负责人谢赫·萨巴赫在第五届卡特尔经济论坛上表示:“目前最好的AI配置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主权基金和大型资本配置者来说,就是去投资AI的基础设施赋能端,比如数据中心、能源、电力、网络连接能力。”换句话说, 琦玉助手卡密推测 腾讯大量的资本开支构建起 的基建,相当于多了一把“铲”;更重要的是这把“铲”还是多功能 的 ,能够与原有 的 生态相互协同…
当前各类模型层出不穷, 算法优化下迭代也驶入快车道,很难清楚谁能够笑到最后;但是能够确定的是,在第一性原理 的 支撑下 , 基建是最核心 的。从产业链 的 角度来看 , 腾讯似乎拥有了 “入口”和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