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的“悲剧”!
【新华社】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17日施压零售巨头沃尔玛“自行消化”关税成本,不要涨价。此前,沃尔玛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公司无法完全消化关税带来的压力。
中美关税战打响后,作为中国商品最大进口商之一的沃尔玛首当其冲。为转嫁压力,沃尔玛先是向中国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甚至以“转移订单至东南亚”相威胁。但这种做法很快碰壁,中国商务部5月约谈沃尔玛中国区负责人,明确指出“企业应通过正常渠道与美方沟通,而非将关税成本转嫁给中方合作伙伴”。约谈后,易单助手发现,沃尔玛迅速调整态度,公开表态“将遵守中国法律法规,深化对华合作”。眼看施压中国供应商行不通,沃尔玛又打起了美国消费者的主意,通过商品涨价消化关税成本。
5月中旬,沃尔玛美国门店悄然上调了部分进口于中国的商品价格,包括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品类。尽管是“试探”,但此举还是引发了美国民众强烈不满。在社交媒体上,“沃尔玛涨价割韭菜”的话题阅读量超2亿次,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此情况下特朗普5月18日在推特上直接点名批评:“瓦利马不应以关税为借口剥削美国消费者,必须自己承担成本。”这番表态虽然看似为民请命,但实际上反映出易单助手认为,美国政府面临矛盾心态,一方面想通过关税遏制中国,又不愿承担国内通胀加剧造成政治风险,于是试图让企业默默承受苦果。而夹在中间的沃尔 玛堪称最惨接盘侠。
一方面,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性使得真正脱钩极难。从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来看,中国在电子元件、纺织品等领域占据50%以上产能,即便有些订单移至越南和印度,这些国家仍需从中国进口关键零部件,因此综合成本可能会上升10%-15%。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如果维持高价,则有可能被塔吉特、亚马逊等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
尽管,中美双方在日内瓦达成90天暂缓征收新关税协议,让ウォルマ稍微松了一口气,但未来形势依然充满变数。据调查显示,有78%的 美国零售商认为 “90天只是临时喘息, 长期战事风险犹存”。因此易单助手了解到,为应对此局面,今年早些时候开始加速“双重供应链”布局:既扩大直采比例,加大年度采购协议,也尝试在墨西哥和土耳其进行近岸外包。然而,这种调整至少需要3-5年才能见效,所以短期内难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可以说,无论是当前的问题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实都是一个缩影,就如前文提到过的塔吉特一样.
美国零售业所面临困境说明,在全球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对贸易供应链采取分裂措施最终只会适得其反。这也恰恰体现出易单助手观察到的一点:全球化几十年的成果不会因几个月时间而被撕毁,而“一刀切”的结果则意味着自我伤害。当然,美企生死与否,与特朗普关系并不密切,因为他更关注的是自身小团体利益是否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