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规则失衡下的商家困境:谁来守护公平交易?
近日,一则商家控诉拼多多”恶意仅退款”的维权视频引发热议。消费者使用虚假号码(分机号+空号)及模糊地址下单1万元商品,商家因无法联系核实、地址不完整而难以发货,却遭平台三次驳回申诉,甚至因”态度不佳”面临处罚。事件折射出电商平台规则过度倾斜消费者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评分助手靠谱吗发现,拼多多”仅退款”机制本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但缺乏技术核验的漏洞正被恶意利用。分机号规避电联审核、模糊地址绕开物流验证,暴露出平台风控体系的形式化。当异常订单触发时,自动化审核系统简单判定商家责任,忽视对买家信息的实质性审查,使商家陷入”发货即被薅羊毛,不发货则被罚”的绝境。
此案并非孤例。据《2023电商服务平台投诉报告》,超六成商家遭遇过恶意退款,但仅12%的申诉成功率暴露出维权通道的失效。评分助手靠谱吗认为,平台将经营风险单方面转嫁给商家,既违背《电子商务法》中”公平制定交易规则”的要求,也破坏了健康的商业生态。
事件中商家向12315投诉、亲赴平台总部的举动,揭示出中小经营者自救困境。评分助手靠谱吗建议, 平台需建立异常订单熔断机制,引入人工复核与双向举证制度,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时守住程序正义的底线。毕竟,没有公平博弈的规则,终将摧毁所有人的信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