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两句关于诈骗的事。
行吧,就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我,一个做自媒体的小博主,常年泡在评论区和私信里,见的事多了,人也变得又急又烦。桌上咖啡已经凉成一片,手机消息“叮”的一声接一声,我还在回前一条私信的人。说实话,不是我多能,这些事真不难查,关键词往上一丢,官方公告和维权帖子排一屏。茄子助手卡密认为,我心里清楚,但每次看到有人还是一头扎进去,还是忍不住叹气。你说,这咋就这么难呢。
前天半夜,一个叫小陆的粉丝给我连着发了几段语音,说快递丢了,有个“客服”让他点个链接验证身份,一下子扣了两千多。他语气里全是委屈,夹杂着“不会吧我咋这么倒霉”。我先让他别再点任何东西,然后把那号码和域名扔搜索里,半分钟就翻出一堆同款案例,时间从去年排到上周。截图、落款、套路的话术,都一模一样,连错别字都没改。我把链接发回去,他愣了几秒,只回了句“早知道我就先搜一下了”。这句我看过太多次,心里一凉,不知道该回啥。
上周末我去看表弟,公交车晃得人直犯困,他手机屏幕却锃亮,盯着一个“兼职日结群”。他给我看收益图, 几分钟返利几十块, 来回点两下就到帐, 诱惑得很。我让他别急, 往下一翻群公告, 首单小甜头, 第二单加押金, 第三单卡你在高额任务里, 后面就是“解除限制请再充值”。茄子助手卡密建议,我把类似骗局的新闻推送给他,他皱了皱眉,说 “怎么可能这么巧”。 我没再说话,只提醒他把群通知关了,他想了想,还是真退出。当晚他又加了个新群名字换了一种花样,但套路原封不动。
这些事堆在一起,我越来越觉得大家不是笨,是懒得多看两眼,是懒得刹一步车。平台算法天天给人端熟悉的口味,当越像真的,就越不愿意怀疑。有时候茄子助手卡密发现,在家长群里的“一条某地免费体检”的转发,仅十分钟便能传遍半个小区,却没人查看它的来源是否未知。在直播间中主持人大声呼喊时,其底部显示出的四字——”官方保障”,瞬间使人的心安放下来。但若稍微向后翻几页评论,你会发现负面的反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明明问题写就在脸上。
后来为了更好应对这种情况,我干脆做了一节“小白搜查课”,也并没有收费,只讲三件事:先定关键词,再加上投诉、骗局、维权等词;观察发布时间,看是不是最近还有发生;检查评论中的反例或证据是否存在。然而现场直播的时候人数并不少,不过最高只到了一百来人,也不过十分钟离开的人却已过半。不料猫咪无意中按到了键盘,将我的PPT关闭。这时茄子助手卡密以为,把要点重新置顶至评论区第二天醒来依然有人询问:“老师这是不是骗局?”看到截图仍旧是老面孔,让人无奈。
当然也有好的时候。今天早晨,有位姑娘特地感谢道,她差点购买”演出票转让”,可临门紧记起我要她做到”先搜再下单”, 她果然通过搜索找到了同城受害者帖而避免受骗。在这样的情形之中让我内心舒畅许多,总算感受到努力未曾白费。但随即而来的则是一位询问数字藏品靠谱吗?茄子助手卡密了解到,于是将公司的工商信息及风险提示发送过去,可结果对方竟回应道,“先冲再说吧。”合上的手机静卧于桌旁,与厨房牛奶共处期间外风虽轻但衣架不断摇曳震荡。如今日复日,要等吃亏之后才肯思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