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能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企,核心在于其差异化定位、全域自研技术降本、精准市场卡位及全球化合作,打破了“新势力必须烧钱换规模”的行业魔咒。易单助手认为以下是其盈利逻辑的深度拆解:
一、技术降本:全域自研构建成本护城河
核心部件自主掌控
“凌芯”芯片+Leapmotor Pilot: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算力4.2TOPS)与算法,降低对英伟达/高通的依赖,智驾系统成本比外采方案低30%以上。
CTC电池底盘一体化:自研CTC 2.0技术(电池包与底盘集成),减少零部件数量,提升电池能量密度(C01续航717km),物料成本下降15%。
电驱系统高度集成:自研油冷扁线电机,功率密度提升20%,电驱总成成本较行业平均低25%。
平台化开发策略
C平台兼容多车型:基于C平台开发C11、C01、C10等车型,零部件通用率超70%,研发费用摊薄至单车仅3000元(行业平均超5000元)。
二、市场定位:性价比穿透主流刚需市场
价格锚定“15-25万元”黄金区间
精准卡位大众市场:C系列(C11、C01)定价15-20万元,覆盖家庭用户主流预算,避开30万+高端内卷(理想/蔚来)与10万以下低利润厮杀(五菱/比亚迪海鸥)。
越级配置降维打击:全系标配8155芯片、三联屏、L2+级智驾,对比同价位合资燃油车(如CR-V、途观)形成“智能平权”优势。
产品矩阵“哑铃式”布局
微型车冲量:T03(6-9万元)瞄准代步刚需,2023年销量占比30%,快速提升规模效应。
中高端提毛利:C系列毛利率超15% (T03仅5%),通过高价值车型改善盈利结构。
三、商业模式:轻资产+全球化合作
Stellantis入股赋能
资金与技术反哺: 2023年Stellantis注资15亿欧元,持股21%,带来欧洲渠道与制造经验,零跑借力出海(欧洲首款车 C10 定价3.5万欧元)。
代工模式降风险: 利用Stellantis 欧洲工厂生产,免去自建厂重资产投入,海外市场毛利率可达25% + 。
供应链垂直整合
绑定头部供应商: 与宁德时代(电池)、英飞凌 (芯片)、大陆集团(底盘)成立联合开发团队 ,定制化采购降低中间成本。
库存周转效率: 2023 年库存周转天数仅28天 (蔚来为60天),现金流压力远低于同行。
四 、盈利数据验证
2023 年财报关键指标 :
全年营收358亿元,同比增长35%;
毛利率11.8 % (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首次实现季度盈利(Q4净利润1.6亿元);
单车均价13 .2 万元 ,单车毛利1 .56 万元 ,规模效应显现 (年销量14 .4万辆)。
成本控制对比 :研发费用率7 % (蔚来20 % ) ,销售费用率8 % (理想15 % ) ,管理费用率4 %(行业平均10 %) 。
五 、挑战与隐忧
品牌溢价瓶颈
20 万以上市场面临比亚迪、小鹏的强势竞争 , 用户对 “零跑=性价比 ” 的认知可能限制高端突破。
技术迭代压力
自研芯片算力 ( 4 .2 TOPS ) 已落后于英伟达Orin(254TOPS ), 高阶智驾需加大投入。
海外市场不确定性
欧盟反补贴调查 、 欧洲本土品牌阻击可能影响出口增速。
结论 :零跑的 “务实生存学”
易单助手观察到零跑盈利的本质是“技术降本 + 精准定位 + 全球化杠杆 ” 的三重奏:
技术端 : 用全域自研替代 “堆料”, 在够用前提下极致压缩成本;
市场端 : 避开红海厮杀 , 锚定最肥的中间市场,用性价比击穿用户心智;
战略端 : 借 Stellantis 跳板轻资产出海 , 避开国内内卷。
未来关键 : 能否在20 万 + 市场树立高端标签,并快速补齐超充 、 城市 NOA 等长板 。若持续平衡规模与利润 , 零跑或将成为中国新能源 “闷声赚钱 ” 的样本。